新冠核酸檢測室內質控怎么做?
發布時間:
2022-06-23
依據新冠診療第九版,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為確診新冠感染的首要標準,從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驗室應嚴格做好室內質控,以確保新冠核酸檢測結果準確可靠,那么新冠核酸檢測的室內質控應當怎么做呢?
前 言
依據新冠診療第九版,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為確診新冠感染的首要標準,從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驗室應嚴格做好室內質控,以確保新冠核酸檢測結果準確可靠,那么新冠核酸檢測的室內質控應當怎么做呢?
02
背 景
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以下簡稱“手冊”)中“五、實驗室質控控制與管理”的室內質控要求:實驗室應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醫療機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有關要求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53號)要求規范開展室內質控。每批檢測至少有1份弱陽性質控品(第三方質控品,通常為檢出限的1.5-3倍)、3份陰性質控品(生理鹽水)。質控品隨機放在臨床標本中,參與從提取到擴增的全過程[1]。
作為核酸檢測人員,在實際操作中應當怎么去實施這一要求呢?采用陰性、弱陽性質控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01
手冊要求每批檢測需要至少加入3份陰性質控和1份弱陽性質控,新冠核酸室內質控的目的是最大可能的檢出檢測中的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因此在整個核酸提取實驗的過程中,上述陰、陽性質控標本應當均勻分布在患者標本中間,以充分反應實際檢測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關于質控品的具體放置位置,應注意的是所謂均勻分布于標本中間,不應當一層不變,固定于某些孔位,應當對所有的孔位起到監測的效果,在一定的時間內,盡可能保證每個孔都進行過質控的監測,從而更好的保證每個孔的擴增有效性[2]。
02
與生化、免疫等室內質控不同的是,PCR核酸檢測需要設置陰性質控,其目的為:1.監測實驗室擴增產物殘留的“污染”;2.由當次實驗過程中引起的污染,如陽性質控使用未瞬離,開蓋不慎氣溶膠經過程污染實驗;3.試劑污染。
對于3份陰性質控標本,可采用1份試劑盒自帶陰性對照、1份生理鹽水、1份過往陰性標本作對照,更好的監測污染的發生,避免假陽性。陰性質控若檢測出陽性,說明上述實驗過程某環節出現問題,應當停止實驗檢測,立即查找原因,避免更大污染的發生。陽性質控品可采用1份第三方弱陽性質控和1份試劑盒自帶陽性對照,可以更好的監測假陰性的發生。
在定性測定中,如果使用高濃度的樣本,測定操作的變化不是特別大的情況下,對定性測定結果的影響不會那么明顯,弱陽性質控標本能更敏感的監測假陰性的發生。因此通常使用的弱陽性樣本為檢出限的1.5-3倍[3]。
對于質控結果的判斷:弱陽性質控品檢測為陽性,陰性質控品檢測為陰性,若采用內源性內標參與提取擴增,則生理鹽水內標不出,陰性標本內標正常,試劑廠家自帶陰性質控品根據試劑說明判斷內標情況,視為在控,則報告可以發出;反之,則為失控,不可報告,應分析失控原因,必要時重新檢測。
03
新冠核酸檢測室內質控圖的設計
新冠核酸檢測陽性質控標本測定結果可與生化、免疫、血常規等采用傳統的Levey-Jennings(L-J)質控圖記錄表示,橫坐標X軸表示代表檢測時間或測定的批次,縱坐標Y軸表示檢測結果,根據陽性質控品的均值和標準差的倍數繪制質控圖。
乙肝病毒(HBV-DNA)是PCR實驗室比較熟悉的項目,臨床醫生通過對病毒載量的定量監測來評估患者治療的效果,為了保證實驗室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更好的了解實驗室的精密度,通常會將病毒載量結果通過對數轉換,參照最大允許總誤差0.4log,繪制L-J質控圖[2]。
而目前新冠核酸檢測,實驗室為定性檢測結果,目前未找到對應最大允許總誤差(TEa)的相關依據,PCR核酸檢測中的CT值可在一定程度下反應病毒載量的多少,因此可采用已知濃度的質控品CT值的變化反映不同批次中檢測結果的一致性,從而反映檢測結果的可靠性,例如本科室采用的第三方濃度已知的質控品,新冠核酸檢測N基因、ORF基因CT值均為35左右。將每批次檢測結果保存原始數據,質控品的CT值記錄于lis中,再繪制成質控圖
相關新聞